您现在的位置: 党委宣传部 >> 网站 >>  师德榜样  >>  正文
微缩的景观 大写的人生
作者:admin    文章来源: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7-05-30
作者:学生记者 周小荷 周濛佳
  在沐川县美术馆展览上,一个长7.2米、宽1.9米电影级的古镇景观模型旁吸引了众多人的围观,一位佩戴眼镜的年轻男子正大方从容地为观赏者进行解说。他边说边打着手势,眼神中透露出他专业而自信的锐利。他,就是我校美术学院专任教师、雕塑硕士胡宇新,而这个箭板古镇微缩景观是他和学生团队历时两个多月艰辛制作而成。  从2016年2月起,胡宇新挂职沐川县箭板镇安乐村党支部副书记,担任古镇修复办公室副主任。从去年3月份至今为箭板镇绘制古街老旧房屋改造图、建筑修复效果图、五星村移民搬迁新址规划效果图、箭板古街旅游规划图、禹王宫概念图等共计200多张,赢得箭板镇政府和沐川县政府的一致好评。在本次展会上的景观模型“箭板古镇微缩景观”,是由胡宇新带领14名乐山师范学院美术专业学生从去年11月初开始制作,共用时两个多月。其原材料是由工业油、泥、石膏、天然树脂、泡沫等10余种制作完成。模型还原了川西南民居特色和千年冰臼、吊脚楼等历史文化符号,保留了禹王宫、南华宫等建筑的残破感。  饮水思源,反哺社会。作为乐山师院美术学院专任教师、雕塑硕士,胡宇新接下了“参与沐川县对口帮扶精准扶贫”的重要使命,凭借自身专长积极解决箭板古镇修复与保护等问题。在修复与保护工作中,胡宇新第一次接触古镇技术,这对于他来说是机遇与挑战的双重并存,带给他的将会是从未接触过的新鲜与未知。  “修复工作首先要确立古镇的风貌,这关系到如何还原传统建筑风格与民居独特美感,并且体现那个时代原始味道。”为此,胡宇新前前后后用了一个多月的时间,利用网上资源与学校图书馆资源查找各类文献资料。在初步了解之后,便开展实地考察工作,借鉴至今尚存留的民俗民居建筑,并向当地原住民请教学习。在古镇修缮过程中,胡宇新就地取材建造石阶;设计具有古镇美观性的绿植覆盖;堆砌石墙,并将石磨子、破碎瓦片与各式各样的盛器镶嵌在石墙内,用泥土填满缝隙,以便当地原生植物的生长,以此来削弱现代建筑材料对古镇进一步的侵蚀,打造一种自然原生态之美。  在修复古镇过程中,他发现在当下古镇修复浪潮中大量出现同质化现象,缺乏应有的个性。他想唤起人们对传统田园生活的向往,对乡愁的怀念,让人们看到农村的美好。于是他将自己的想法付诸实践,萌发了制作古镇景观模型的灵感。在面对资金、技术、材料、工艺等方面的难题中,他带领学生多次尝试,最终一一克服。尤其是在解决屋瓦模型的制作中,胡宇新多次尝试各种工艺制作与材料选择,仅仅一个屋瓦的选料,就淘汰了许多费尽心思制作的实验品,这些实验品要么是可塑性差,要么是缺乏“温度”,都没有达到预想的美感效果。天不负有心人,胡宇新与学生精心打磨,多次实验,终于如沙里淘金般地选用木板制作出了屋瓦模具,并且在颜色层次、形状规格等方面刻意呈现出古镇屋瓦的残破感,让每一个细节之处都更加贴切古镇原始风貌。最终这个长7.2米、宽1.9米电影级的箭板古镇微缩景观模型被收藏于沐川县美术馆。  在艺术的熏陶和沉淀之下,今年33岁的胡宇新看起来俨然像一名大学生。生活中的他是一个心态乐观,富有艺术气息的人,他将艺术当成自己热爱的事业,将自己的工作室设计成一件艺术作品。  对于胡宇新来说,物质和金钱并没有太大的吸引力,他更在意艺术和精神的享受。在收废站捡到一块铁疙瘩,他就能开心一整天;乡下一块没人要的烂木头,他能摆放在工作室里当作一件艺术品爱不释手。他在追求美好有温度的艺术中,努力寻找更美的风景,书写着大写的人生。